保险行业灾备解决方案分析

数据“大集中”的灾备模式在给保险公司带来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,保障保险业务持续运营,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等好处的同时,也将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。   近年来,保险业运转对信息化的依…

数据“大集中”的灾备模式在给保险公司带来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,保障保险业务持续运营,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等好处的同时,也将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。
  近年来,保险业运转对信息化的依赖与日俱增,信息化不再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,而是成为各保险公司提高综合竞争力,实现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的有力手段,成为总公司连接各下属机构的“大动脉”。随着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,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实践更加深入,数据大集中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,各保险机构都相继开展了数据大集中建设,建成保险企业级数据中心。数据大集中的实现,企业数据中心成为保险经营、后援等核心业务的“心脏地带”,一旦“心脏地带”发生灾难或突发事件,则将导致企业所有分支机构、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停顿,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,后果不堪设想。
  大集中也有大风险?
  建立灾备中心的必要性,保险业界早已达成共识。其建立的模式主要有:自建、共建和外包。
 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,我们清楚地看到这种数据“大集中”的灾备模式在给保险公司带来提高防范灾难风险的能力,保障保险业务持续运营,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等好处的同时,也将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。
  自建模式投入巨大
  保险公司作为企业,其投入必然为了得到“产出”。对于灾备系统也应如此。建立灾备中心不仅涵盖建筑工程、机房配套工程、IT设备投入、通信线路租用等众多环节,还包括灾备中心每年的运维费用,包括IT队伍的培训费用、工资福利、房屋和设备的折旧、维护等费用,这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、物力。
  据某寿险公司介绍,建设灾备中心至少需要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IT团队花费18个月-36个月,投入至少5亿元人民币。这样的投入对于一些新设立的中小保险公司是一笔很大的开支,即使对于一些大型保险集团也是不小的包袱。而这笔投入是为小概率事件准备的,平时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,导致总体投入成本(T C O )和投资回报率(R O I )不对称,灾备中心资源利用率低。因此,自建灾备中心并不是每个单位都有能力建设的。
  共建模式淡出江湖
  几家单位联合共建灾备中心的模式,曾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。因为它可以节省一部分基础建设的投入。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,随着各公司的业务发展,出现了IT 技术路线不统一、责任难以界定以及技术管理难度大等矛盾,共建模式已逐渐减少,因此在保险企业中共建模式不被看好。
  各类专业“混业”不易
  灾备中心建设涉及规划、选址、基建、IT系统建设等众多领域的工作,同时还需要与电信、电力等部门通力合作,其具体的组织和落实有较大的难度。一个优良灾备中心的规划、设计、实施、管理、运维等环节紧密联系,每一部分都是实践性极强的IT技术和丰富的保险业务知识的集合,任何环节出状况都有可能给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。
  基层IT队伍何去何从
  首先,总公司建立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后,数据库操作权限完全上收,公司分支机构的IT队伍职能将有很大的变化。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,或许不再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,有的基层公司只需保证电信线路的畅通,无需考虑系统的运维和研发。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,无异将基层IT队伍的“精兵强将”退化为“虾兵蟹将”。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,部分IT人员只能转岗或离司。
  其次,总公司必需建设一支业务精、专业强、效率高的IT队伍或开发团队,以应付基层公司各类业务需求。大集中带来的不仅仅是业务数据的物理集中,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的转变。总公司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,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。公司的机构设置,以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必然随之调整。
  最后,将所有的业务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。这对总公司IT设备的软硬件配置、应用系统、网络环境、电力供应等方面的可靠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,总公司IT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对各基层公司业务响应或将左右公司业务的发展。
  外包是中小保险公司灾备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?
  若国内各保险公司无论业务大小都自建灾备中心,投入巨额资金、花费大量时间、维持大量运维人员,长期处于待命状态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,必将得不偿失。因此走社会化、专业化的道路,将是众多中小保险公司灾备中心建设的必然选择。2005年4月,GDS万国数据为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提供远程异地灾难恢复外包服务,该项目为国内第一个保险行业灾难恢复外包案例。
  在西方发达国家,灾备服务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行业,商业化运作的灾备中心逐渐成为众多企业选择灾难备份的主流模式。近年来每年全球灾难恢复行业全球收入都超过百亿美元,预计到2009年,全球IT外包规模会达到2103亿美元,其中,数据外包的市场规模将达991亿美元。尽管很多IT厂商都看到了灾备的巨大商机,但是由于投资巨大、管理难度大、数据加密和保密难以保证等因素,致使灾备服务门槛很高,国内灾难备份外包市场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。有的保险公司很想外包,可是包给谁?找谁包?哪家IT厂商才真正具有高水准的灾备服务?
  根据我国金融业与各灾备商成功合作的案例,笔者认为在灾备市场有四家公司可以考虑。
  GDS万国数据灾备服务
国内灾备行业的“领头羊”, 致力于推动中国IT外包服务的发展。在国内建立了全国性的网络化高可用性数据中心,向客户提供业务连续管理体系的全面服务,包括高可用性IT基础环境服务、灾难恢复(BC/DR)规划、实施、运行外包服务、测试中心服务、数据中心平台服务、ECC运行监控服务等。成功实施了首创安泰保险公司、中英人寿等保险公司的数据灾备外包业务。
  IBM灾备服务
IBM自199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SAN(存储区域网络),NAS(网络附加存储)等存储技术的研发,投资40亿美元于存储的发展,拥有近60%的存储方面的专利。近1000人以上的专业销售队伍为推广存储的解决方案而努力。在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德国等地建立了SAN测试中心;并在全球与合作伙伴建立超过50家以上的SAN Demo Center。不断开发以存储技术为中心的主机、存储、互连产品、软件及服务的新产品,并有全面的、适应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。成功为欧洲中央银行、日本民治人寿等金融保险企业“保险”。
  Hp灾备服务
随着Hp成功收购了前灾备市场“三驾马车”之一的Comdisco公司,凭借其在产品研发、IT服务、电子商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,一跃成为数据灾备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。能向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、融不同领域为一体的解决方案,比如资产管理、数据采集、数据汇总等。成功提供了人保车险核心业务系统、纽约人寿等金融结构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。
  Sungard灾备服务
1983年成立的Sungard现年营业额已超过40亿美元,为各类信息依赖型企业提供业务连续性服务。SunGard在50多个国家为25000余位客户提供服务,包括全球50家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。2008年设立Sungard中国区,与国家外管局、南京银行初步达成合作协议。
  保险业越发展,数据“保险”越重要。相信在保监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,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终将为核心业务数据找到安全的容身之所,为保险业安全持续运行提供重要保证。

作者: admin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返回顶部